亚博健身房
你的位置:亚博健身房 > 新闻动态 >
一个观察长江中游山乡巨变的独特窗口_石宝山_笋子_乡村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22:29    点击次数:75

一个观察长江中游山乡巨变的独特窗口

□ 李鲁平

《家在石宝山》是作者范长敏家乡生活的记忆,对家乡发展的亲历,对家乡世界的观察与思考。之前,深度剖析和描述中国单个乡村已有诸多范本。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《江村经济》、人类学家杨懋春的《一个中国村庄:山东台头》,以及熊培云的《一个村庄里的中国》、梁鸿的《中国在梁庄》等。

虽然上述文本的宗旨都是分析、考察和描绘中国乡村,但文本中的乡村却不尽相同,与之相应的是作者关注的领域和表现方式也各有侧重。《江村经济》着重的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乡村经济发展,《一个中国村庄:山东台头》着重的是“人类学”意义上的社区生活,《一个村庄里的中国》是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考察农村现代化之路的艰难与曲折,《中国在梁庄》则是一个纯粹的文学文本,聚焦讲述“梁庄”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的变化。

《家在石宝山》与上述文本均不完全相同。笋子沟不是水乡平原的乡村,不是海边的山村,它是长江中游江边的一个山村,它挨着长江干流,却长期缺水,水稻缺水,人也缺水。石宝山缺水来自它的地理环境。它是长江出西陵峡后最后一片山岭中的一个村,从此往下游便是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。下游的董市、枝江海拔都在四五十米之间,石宝山最高却有151米。因此,笋子沟人看得见长江,却难得喝到长江水。在当代的脱贫攻坚战中,石宝山人曾经试图引进以色列的滴灌技术,但因缺水而未能成功。其次,《家在石宝山》并非社会学意义上的田野调查,但其中又充满了社会学考察的氛围,比如《没有终点的“接力赛”》《寻找消失的“摇篮”》对家族教育、对石宝山村办学的考察和记录。其三,它不是一部研究农村改革和乡村治理的文本,但其中许多篇章又把视线对准了农村的改革和治理,比如《脱贫记》以及写石宝山如何自力更生办电的《永恒的“灯火”》,写村干部的《山岗上的苍松》《未任队长》等等。

展开剩余59%

更不同的是《家在石宝山》的文体。书里的有些作品如《哦,香樟》《父亲的眼神》《写给母亲》等是饱含深情的散文,但更多的作品却是把采访、纪实、特写、方志及档案调查等融合在一起的非虚构叙事,也许我们可以把《家在石宝山》看作是一个考察长江中游乡村的跨文本。全书分“久远的传说”“纷飞的战火”“蝶变的旋律”“复调的乡音”“不息的火种”“流淌的亲情”六部分。六个部分大致按照由远及近、从历史到当下编排。“久远的传说”是作者家乡的根,文化的根,久远的源泉。作者考察和分析了家乡的几个传说,并指出了其中哪些是真实的,哪些毫无根据。无论关于“石宝山”宝藏的传说、“石宝山”与乾隆下江南的传说,还是笋子沟竹笋神秘灭绝的传说,其实,真假并不重要。今天,大多数石宝山或笋子沟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些传说,但没有它们,“石宝山”便没有了来由和根基。“纷飞的战火”是对笋子沟历史的补充和丰富。对一个乡村,辛勤耕耘、生儿育女、摆脱贫穷固然是历史,战火纷飞、硝烟弥漫、颠沛流离同样也是这块土地的历史。“蝶变的旋律”则通过笋子沟村的脱贫项目、通电、乡村教育、搬迁及住房更新、乡亲与现代化世界的接触、当代大学生与乡村的零距离感受等不同角度,凸显笋子沟蝶变的艰难与曲折。“复调的乡音”选择了笋子沟村的老支书、队长、中小学教师、铁匠、养鸡专业户、单身农民等几个代表人物,在充满深情的叙述中,让读者在人的命运起伏中看到笋子沟村一根根“竹笋”的顽强生命力。“流淌的亲情”纯粹是作者的家族叙事,父亲、母亲、舅舅、胞兄、岳母等虽然是作者的家庭、家族成员,但也是笋子沟的一员。因此,我们可以把这些亲情的倾诉,看作是作者对笋子沟和石宝山的倾诉。

与其他作者不同,范长敏对笋子沟的叙述建立在一个特殊的视角上。他是采访者。本书所记录的事件、所提到的人名,他都经过了严谨的采访。书里所写到的每个人,当事人或当事人的亲属都看了原稿,并听取了他们的意见。同时,他是一名敏锐的观察者。在新闻界几十年的生涯中,范长敏在宜昌与笋子沟之间来来往往,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笋子沟的变化。工作期间,他曾多次组织“三农”问题的系列报道。他花了八年时间,梳理和讲述关于石宝山的故事。最后,他是一名亲历者。作为土生土长的笋子沟人,从儿童、少年时代他便开始经历笋子沟的发展和变化。19岁以后,他又以村干部的身份参与笋子沟村的管理。再后来,他虽然走出了笋子沟,但他仍然关心其发展。

这些不同的视角集中在叙述者身上,使得《家在石宝山》与其他关于乡村的非虚构文本明显不同,它既非一个完全意义的社会学、经济学意义的调查和分析文本,也不是一个纯粹的书写巨变的“乡村振兴”文本,更不是一个感叹乡村深受城市化、现代化冲击的乡愁文本,但这些味道、氛围、内涵,在《家在石宝山》中都能品味到。这些宝贵的因素,成就了《家在石宝山》的独特性。某种意义上,《家在石宝山》是一个看待中国乡村世纪之变的窗口,洞察当代中国乡村的充满力量、温暖和筋骨的文本。

发布于:湖北省

上一篇:添可洗地机 / 扫地机 / 拖地机售后维修指南:全品类故障原因与解决办法_水箱_卡顿_水路
下一篇:燃油车智能化迎头赶上,一汽